昭通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宣传片 | 红色印记篇
他们紧紧围绕驻地复杂和高海拔下的反恐作战特点,设置了武装追逃、山林地搜剿等一系列带有山地反恐背景的课目,将体能、技能、战术等内容有效地融为一体,在真打实抗中检验和提升特战队员的作战水平
据了解,首先将坝区及交通沿线、半山酒店周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拟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项目等重点项目的村庄纳入2021年编制计划。《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组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回乡规划编制牵头人担任副组长
《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组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回乡规划编制牵头人担任副组长。其他在职在编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由所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每个单位统筹安排2—3名干部到挂包联系点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据了解,首先将坝区及交通沿线、半山酒店周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拟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项目等重点项目的村庄纳入2021年编制计划。出生地和成长地在市外的在职在编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需要回原籍参加村庄规划编制的,应报本单位批准。据介绍,按照昭通市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自2021年起,利用3年时间,按照2021年底完成30%、2022年底完成40%、2023年完成剩余30%的计划,实现全市城镇开发边界以外行政村及农村社区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方案》强调,为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和乡(镇)要成立联络服务站,明确联络员,组织对乡(镇)及村(社区)编制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统筹做好干部回乡规划联络服务保障工作。成员由回乡干部代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挂钩联系单位统筹安排人员、村(社区)两委成员、规划技术人员、党员和群众代表、致富带头人等组成。第一篇 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昭通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乘势而上开创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5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新四板、香港联交所,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对此,既要坚定信心、提振精神、鼓舞斗志,又要客观冷静、头脑清醒、理性应对。有序培育和引进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推动住房品质服务提升。第十章 实施脱贫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始终坚持把产业培育提升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不断夯实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基础。
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获批实施,争取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跨省调剂指标2.15万亩。围绕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打造提升一批特色村庄、主题庄园、田园综合体、民族村寨和传统村落。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总结成效经验、深刻把握形势、找准发展定位、明确目标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坚持办好扶贫车间,建好产业基地,推动外出转移务工与就地转移就业相结合。以70万吨水电铝、水电硅为引领,以页岩气、磷矿勘探开发为支撑,布局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和综合服务配套区,推动昭阳、鲁甸、水富开发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构建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创造性突破。
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盘活利用易地扶贫搬迁三块地,坚持发展特色产业与还竹还果相结合,切实保障和增加搬迁群众收益。第四节 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强力推进农村房屋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后的维修管护机制、动态监测机制,建立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第二篇 总体思路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谋定而后动,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精心绘制未来发展蓝图。单位GDP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按照保基本、扩范围要求,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加大货币补贴、棚户区改扩翻建等方式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后续管理服务,探索建立长期租房政策体系,规范发展长期租房市场。脱贫成果全面巩固、有效拓展,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脱贫致富示范区。
第二节 加大重点帮扶县和示范村支持力度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将脱贫摘帽县特别是原深度贫困县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第一节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稳妥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第十二章 实施全民综合素质提升行动坚持把全民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着力点,深入激发发展动力,大幅提升乡村人才综合素质,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水富港扩能改造中嘴作业区开港试运行,由年吞吐量仅有65万吨的小码头跃升为1000万吨的枢纽港口。
公共应急机制和救援体系不断完善,有效应对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突发事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推进四城同创,国家级或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实现11县(市、区)全覆盖,创建省级园林县城2个、国家级和省级平安县城7个、国家级和省级文明县城2个。
强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督,强化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村庄规划执行责任,深入推行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坚持高位谋划、系统谋划、超前谋划、深度谋划。
全力打造以硅铝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新引擎,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2亿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4G无线网络行政村覆盖率100%、自然村覆盖率88.3%,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率98.83%,中心城区完成5G网络布局。
以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花椒、天麻等六大产业为重点,推动高原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以及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整体性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大山包成功获批为省级国家公园。
启动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昭通市传染病医院、镇雄县传染病医院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其他县城、重点镇夯实产业基础,发挥本地优势,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第一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三章 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各项要求,深入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要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为首要任务,以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着力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大格局,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环保体系和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闯出一条奋起直追、换道超车、争先进位的赶超跨越新路子,推动滇东北开发开放,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城乡文明进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昭通贡献。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页岩气年产量达5867万立方米。健全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继续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培育规则意识、契约精神、诚信观念。
省际区域大城市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昭通、法治昭通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高原特色产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品牌与效益同步提升。35.47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一步由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到产业工人的直过式跨越。
水富完成撤县设市,港园城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获首批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多渠道拓宽搬迁群众的就业机会。